本文作者:admin

黎巴嫩寻呼机爆炸案背后:人类底线、供应链安全和技术“双刃剑”

admin 2024-09-20 17:46:04 36
黎巴嫩寻呼机爆炸案背后:人类底线、供应链安全和技术“双刃剑”摘要: ...

9月17日和18日,黎巴嫩多地发生的通讯设备爆炸案震惊中东,引起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从寻呼机到对讲机,这些日常通讯工具突然成为致命武器。不少黎巴嫩人陷入恐慌,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次爆炸会发生在何时、何地。

据央视新闻19日报道,黎巴嫩公共卫生部长19日表示,爆炸事件已致32人死亡,数千人受伤。人们不禁开始发问——是什么让寻呼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成为“炸弹”?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8日,黎巴嫩贝鲁特南部郊区,爆炸的寻呼机的残骸。19日晚,黎巴嫩驻联合国代表团在发给安理会的一封信中表示,根据初步调查,黎当局发现爆炸的通信设备在抵达该国之前就已被植入了炸药,并通过向这些设备发送电子信息来引爆。视觉中国 图

人为渗透与全球供应链利用让通讯工具成爆炸物?

据悉,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曾在今年2月呼吁:“关掉、卖掉、锁掉手机,因为它们是以色列人的同谋。”于是,真主党成员纷纷开始使用不易被窃听的寻呼机等早期通讯设备。如果说,这次更换落后设备只是导火索。那么,究竟是什么技术或人为因素,引发了这一系列大爆炸呢?

电池爆炸说

一开始,有分析认为,是无线电波促使电池过载或引爆电池中加载的炸药,导致了电池爆炸。然而,锂电池通常只能引发小范围事故,难以解释此次爆炸的巨大威力。而且,现代电池制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要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掺入炸药的可能性极低。因此,这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自毁装置说

另一种分析认为,真主党的通讯设备可能因为其特殊军事用途而含有自毁装置,并被远程激活。但这种设备的设计复杂,加之爆炸涉及多种通讯工具,要实现全方位远程操控,难度极大,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太可能。

暗置炸药说

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暗置炸药”的可能性。早在2002年,《警察技术》就刊发过关于如何利用寻呼机实现远程爆炸的研究论文。由此可见,这项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并不是科幻,而是有理论依据的。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设备中可能暗藏30克左右的炸药及无线引爆电路,一旦接收到远程信号,设备便会引爆。

据外媒报道,一些匿名的美国官员认为,黎巴嫩的系列通讯工具爆炸案是真主党的劲敌——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所为,真主党也指控这次事件是以色列所为。黎巴嫩真主党的一份声明称:“我们认为以色列敌人应对这次针对平民的犯罪侵略行为负全部责任。”但目前以色列官方未对相关指控进行回应,既没否认,也没有承认。

如果“暗置炸药”的假设成立,那么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战,更是一场政治、情报和供应链的全面较量。以色列通过其对供应链的深度渗透,将爆炸装置植入黎巴嫩使用的设备。报道称黎巴嫩使用的寻呼机由中国台湾的金阿波罗公司生产,但金阿波罗表示,与以色列控制的BAC公司有合作关系,前者为后者制造的寻呼机产品提供贴牌服务。爆炸的对讲机则有日本ICOM公司的标识,而ICOM拒绝承认这些对讲机由其生产。

由此线索递进推理,这不仅仅是一场间谍活动,背后可能还有超强的国际力量介入,这涉及到对生产线、运输线乃至国际供应链的强力控制。这种能影响、链接和控制全球供应链的强大国家力量,如对相关设备制造商的企业形成实质影响并加以利用,是能够给情报组织提供充分的改装设备空间的,这里,非常值得深究。

反思与启示

技术是双刃剑,黎巴嫩的寻呼机等装备爆炸事件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Volker Turk指出,寻呼机攻击事件所释放的恐惧和恐怖是深刻的......对数千人的袭击违反了国际法,应对袭击事件进行独立调查。

从这一系列爆炸事件中,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技术是双刃剑。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但拒绝进步、选择落后技术并不能提供保护,反而可能成为降维打击的目标。为保障国家安全规避风险,不可以通过选用落后技术或降低自身技术等封闭手段来实现。

二、各国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达成国际共识,坚守人类底线和良知,抵制将民用技术或产品用于军事或情报用途,尤其是广泛在大众中使用的通讯工具、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等,不应成为军事攻击或利用的目标,更不应针对性地将其改造为潜在爆炸物,用“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方式发动无差别攻击,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杀伤部分军事人员,但更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无辜人员的伤亡。在信息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下,人类应共同建设未来。国家利益不应成为各国之间的藩篱,反而应当支撑人类的共同福祉。

三、供应链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相关设备生产商对设备的安全理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产品如何被用作军事用途,需要深究。与此相对应,中国是否可以借此机会,广泛宣传中国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军用无关特征呢?值得思考。

四、近年来,一些国家多次对中国电子产品、新能源车等产品进行毫无根据的指手画脚,有的国家和区域的企业也配合该国在芯片等领域一再制造事端,妄图限制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这背后,恐怕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针对这次黎巴嫩爆炸事件背后所浮现的这两三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生产线、运输线是否会有更进一步的勾连呢?这里的安全问题值得深究、也值得更多国家警惕。

五、这起事件绝不仅仅是一场安全事故,它既揭示了新技术在现代战争和冲突中的新角色以及其潜在的巨大风险,也为现代战争的场景转移开了个非常坏的先例。在这种关键的历史关头,需要我们更广大的人类群体,主动承担起责任,要共同维护人类的福祉,拒绝将新科技运用于战争和杀戮。中国作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倡导者,也许可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上,发挥历史性担当,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与透明,让技术更好造福人类的福祉。

(作者系复旦大学科技处工程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