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折射贸易救济复杂性专家:维护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中方决不退让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折射贸易救济复杂性专家:维护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中方决不退让

admin 2024-09-15 北京软文合集 35 次浏览 0个评论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距离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做出终裁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十几轮磋商之后,9月12日,欧委会拟拒中方价格承诺解决方案,案情复杂再度升级,让中欧双方达成一致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最新消息显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9月19日将赴欧洲,与欧盟再一次展开磋商。业界认为,除通过对话磋商,寻求双方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外,视欧方调查后续进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也是中方从未动摇的原则。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方一直本着最大诚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欧方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维护中国企业切身利益,维护中欧双方经贸合作大局。综观世界贸易救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尽管中欧双方围绕着电动汽车而发生的贸易摩擦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既具有特殊性,但也有其作为贸易救济案件的普遍性。专家认为,既要看到此案是中欧双方围绕着新兴战略产业所展开的贸易博弈,也要看到这仍然是全球每年数百起贸易救济案件中的一起。

  专家提示,面对欧委会坚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要认识到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中遭遇的一次考验,在世贸组织规则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国内产业利益,将是中方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但“一城一池”得失并非全局,自主创新占领产业高地,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才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星辰大海”。

  一起贸易救济案件何以引发高度关注?

  2023年10月,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并分别在今年的7月和8月发布了初裁和终裁披露,坚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税率。目前,距离11月4日欧委会终裁结果发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欧委会的基本立场仍然没有发生改变。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蔓延,由此引发的贸易争端此起彼伏,并呈现出数量多、烈度强和长期化的特征。他认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贸易救济调查的首要目标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不断遭遇来自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常见现象。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普遍经验显示,两个经济体之间只要存在贸易,就难免发生分歧与摩擦,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成员一方向另一方发起贸易救济,诸如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等,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关税、价格承诺等措施,以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

  屠新泉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世贸组织框架下仍然有效的贸易救济案件多达2000多起。加上已失效的案件,全球范围内发生的贸易救济案件数不胜数。中欧间的电动汽车贸易救济,常规意义上只是其中的一起。他认为,这起贸易摩擦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电动汽车是中产业的代表之一,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度极高。但屠新泉同时强调,贸易救济案件的发生在全球是司空见惯的,不但中欧之间,欧美之间,日美之间,更多的经济体之间都因为贸易上的分歧而时时进行着不同类型的贸易救济行为。

  不过,屠新泉强调,作为一起在世贸组织规则下进行的贸易救济案件,中欧电动汽车上的摩擦,与美国对中国产品普遍加征301关税有着本质的不同中欧电动汽车上的摩擦,与美国以安全为由进行的301调查,并对中国产品普遍加征关税有着本质的不同。

  大国间贸易救济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全球贸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规模大而且错综复杂的救济案例。

  公开信息显示,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欧航空补贴争端案久拖不决,很长时间内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风暴眼。双方曾互相指责对各自飞机制造业提供非法补贴,几经博弈后于1992年达成谅解。但2003年美国因为空客公司大飞机市场份额超过波音,再次向欧洲提出交涉。失败后,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上诉。在2011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作出裁决后,双方仍互不相让,并分别向世贸组织提出进一步申诉,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直至2021年双方才暂时达成和解。在此案件中,双方均动用了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与之相比,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着纺织品、彩电、钢铁、汽车、半导体一轮轮展开,烈度更甚。

  梁明说,从上述案例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要比目前的中欧电动汽车的案件更为复杂和激烈。他说,贸易救济磋商谈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有的是经过艰苦谈判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的。有的案件尽管达成一致,但结果却不理想,给相关国家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有的案件磋商谈判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尚没有彻底解决争端。有的案件尽管已经终裁,但相关方仍在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谈判,并最终达成协议。因此,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也要客观冷静看待中欧磋商可能出现的结果。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周晓燕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看,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经贸领域成为一些国家打压竞争对手、谋取战略优势的“主战场”,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协同盟友持续对华搞“脱钩断链”,加快对华推进“去风险”“降依赖”,遏制我国发展意图愈加明显。周晓燕认为,在这种大环境下,当前我国正处在贸易摩擦高发期,与美西方国家通过磋商谈判成功解决重大贸易摩擦的难度大大增加。

  结案方式多样化,加征关税占主流

  自6月发布初裁披露,欧委会在其调查程序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立场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屠新泉表示,全球范围内数千起贸易救济的根本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关税或者价格承诺等方式,提升市场门槛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

  屠新泉说,综观历年来发生的贸易救济案件,70%以上都是以征税结案,这是因为贸易救济发起一方的调查程序都是根据本国的法律程序展开的,被调查方据此进行抗辩并取得“成功”的难度很大。历史上,欧美日等各大经济体之间围绕着航空、彩电、钢铁、汽车半导体等所展开的各种贸易救济案件,不但案情复杂、利益对立严重,很多案件耗时多年最终也无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梁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历史看,贸易救济案件结案除了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外,还有通过磋商谈判来避免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磋商谈判有成功的,也有最终未谈成的,这些结果都是正常的。梁明表示,就谈判达成协议的情况来看,最终的结案方式多种多样,都是基于每一个案件本身的特点而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他认为,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以各种方式落地均属正常,尽管结案方式不拘一格,但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和产业利益。

  周晓燕告诉记者,对于一些贸易摩擦案件,如果双方能够在深入沟通、坦诚磋商的基础上,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以价格承诺等方式结案,固然好。但是如果对方要价过高,提出不合理或显失公平的要求而无法达成预期结果也是正常的。

  贸易救济根本目标是利益维护中方不放弃

  自去年欧委会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中方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对国内产业合法权益进行了坚决维护。

  根据商务部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业界通过提交答卷、书面评论、听证会陈述意见等各种方式,提供了数万页的法律文件和证据材料,全面、深入地就欧方不合理、不合规做法进行抗辩,并指出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设限将扰乱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除了政府和业界与欧委会展开的十几轮技术磋商外,8月9日,中国还将欧委会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并敦促欧委会立即纠正错误做法,以切实维护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权益和全球绿色转型合作。

  8月24日,中国业界在本案调查程序时限内提出价格承诺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欧方诉求,展现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完全具有合规性和可执行性。据了解,多个欧盟成员国也对价格承诺解决方案表现出较大兴趣。

  但欧委会无视中国业界的诚意和努力,在未进行深入沟通的情况下,提出拟拒绝中国业界提出的建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13日对此表示,欧委会在未经详细评估的情况下拒绝相关方案,既打击了中国业界继续合作的信心,也不符合欧盟成员国的期待,更不符合其希望通过对话解决本案的公开表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认为,目前磋商的关键在于欧方是否真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中方并敦促欧方切实落实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关于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的重要共识,拿出诚意和行动,认真考虑中国业界的合理关切。

  发言人强调,中方既有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也有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最大决心。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采访中,梁明告诉记者,此次中欧贸易救济磋商谈判并非一起普通的贸易救济谈判,过程必将是艰苦的和长期的,中方不预设谈判结果,但也不会做不该做的妥协。他说,贸易救济利害双方的原则和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产业利益,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和企业利益等重大问题上,中方绝不会让步。

  做好自己的事,坚持自主创新才是“星辰大海”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6月底以来,中方一直本着最大诚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欧方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希望欧方切实与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加快探讨妥善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但8月20日和9月9日,欧委会两次发布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披露,依旧延续错误做法,裁决高额税率。

  屠新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海外目前只处于初期,欧委会不具备发起贸易救济的客观依据,这实际上反映了在全球围绕着新兴战略产业所展开的博弈中,欧委会的极度焦虑。屠新泉认为,美国、欧盟和印度等都是全球发起贸易救济的主要经济体,而中国则一直是最大目标国家。虽然身处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但几十年来中国的产业升级与迭代并没有中断过,相反却在不同的领域中不断取得突破,通过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

  “面对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我们可以把眼光放的更为长远,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于自身的科技创新。当技术与创新在全球领先,品质与价格拥有竞争力的时候,市场到底怎么选择自然会给出答案。”屠新泉告诉记者,全球产业链已密切结合在一起,贸易上的分歧有时并不能阻碍产业链间的合作,中欧之间仍然可以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尽可能的谋求一种合作共赢的局面。

  屠新泉强调,中国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根本途径还是立足自我,坚持自主创新,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建设开放型经济,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外资,鼓励高水平对外投资,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转载请注明来自富泽强科贸软文网,本文标题:《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折射贸易救济复杂性专家:维护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中方决不退让》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