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ICRC缅甸负责人:复杂因素加剧人道危机,中国迅速响应非常宝贵

专访ICRC缅甸负责人:复杂因素加剧人道危机,中国迅速响应非常宝贵

admin 2025-03-31 广州软文合集 8 次浏览 0个评论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1日,缅甸曼德勒,救援人员在进行搜救工作。视觉中国 图

3月31日,缅甸7.9级强震救援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2时,缅甸全国因28日强烈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达到2056人,另有3900人受伤,270人失踪。随着"黄金72小时"救援窗口的关闭,搜救工作正在与时间赛跑。

31日下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缅甸代表处行动负责人安东尼·阿比·纳德尔(Anthony Abi Nader)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这不仅仅是发生在这个国家中心的一场特别强烈的地震,自然灾害、武装冲突、基础设施崩溃这些复杂因素共同加剧了缅甸的这场人道危机。”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1日,缅甸曼德勒,救援人员在进行搜救。视觉中国 图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缅甸中部实皆地区,毗邻历史悠久的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强震导致伊洛瓦底江上关键桥梁坍塌,切断了震中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曼德勒约有150万名居民,大量民众因房屋损毁或担心余震而被迫露宿街头。这场灾难还波及邻国。

面对严峻灾情,缅甸军政府罕见地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援信号。自3月30日起,来自中国、印度、泰国等周边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的救援力量和物资陆续抵达灾区。缅甸红十字会已紧急动员数百名训练有素的志愿者,他们正在灾区一线开展急救服务,并分发包括毛毯、卫生用品在内的紧急救援物资。四支专业医疗队正火速驰援曼德勒、实皆和内比都等重灾区。

然而,救援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导致交通受阻,通信网络时断时续影响协调效率,持续不断的余震威胁着救援人员安全,40℃的极端高温加剧了救援难度,本就因内战而脆弱的医疗系统正不堪重负,难以应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伤员。这场灾难已经演变成一场"叠加在缅甸现有脆弱性之上的复杂人道危机"。

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行动中,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缅甸灾情的发展。随着搜救工作的持续推进,医疗救治、防疫工作和心理健康支持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这场地震不仅是缅甸近年来遭遇的最严重自然灾害,更是对这个饱经战乱国家的一次严峻考验。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1日,缅甸曼德勒,伤者们躺在曼德勒综合医院的病床上。视觉中国 图

以下为专访全文:

被忽视的震中

澎湃新闻:有国际救援人士说此次缅甸地震造成的破坏是亚洲百年来罕见。请问您所了解到的这一次缅甸大地震和过去的灾难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次军方罕见地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

纳德尔: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这次地震灾害发生前,缅甸近期已经发生过一系列自然灾害,比如去年的台风“摩羯”以及2023年袭击若开邦海岸的一场气旋。许多地区的人们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这次地震尤为强烈,而且发生在该国的中心地带,这些地区已经受到武装冲突的影响。因此,一些复杂的因素加剧了缅甸中部地区的人道需求。

澎湃新闻:能介绍一下你们在过去三天的救灾工作吗?

纳德尔:自1986年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长期驻扎在孟加拉湾地区的国家。我们已经在曼德勒设立了办事处,但那里受灾严重,办事处部分受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同事并无大碍,他们一离开危险区域,就已经开始自行展开救灾了。

昨天(30日),我们成功地派出了一支队伍去支持他们。明天,我们将从仰光再派出一队。在这些车队中,我们的运送物资包括医疗用品和氯片,以应对霍乱风险。不幸的是,我们还在运送尸袋,以协助首批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伤亡人员。

澎湃新闻:外界听到的大多数救援工作迄今为止主要集中在曼德勒和内比都等大城市,而地震震中位于缅甸中部实皆地区,目前对那里的损失情况知之甚少,对于那里的情况你们有更多信息吗?

纳德尔:确实,震中位于实皆省,在曼德勒西北几公里处。该地区已经深受武装冲突影响。不幸的是,实皆省和曼德勒之间的联系因伊洛瓦底江上的一座桥梁受损而中断。

我们正在与实皆省的救援人员保持联系。我们知道他们正在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清洁用水短缺。因此,我们将支持他们提供水处理设备。我们还在向实皆省当地的救援人员捐赠生活用品等物资。曼德勒是缅甸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城市,但此外,实皆省以及曼德勒以西和以南的其他农村地区也受到了影响。

澎湃新闻:目前您了解到的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何?

纳德尔:曼德勒的生活极其艰难。人们看到自己的房屋被毁,而且即使是那些没有被毁的房屋,他们也不敢回去住。因为我们谈论的不是一次地震,而是数十次余震,而且余震还在持续。我们在曼德勒的同事们昨晚在凌晨三点和六点,分别都被强烈的余震惊醒。

当地民众不仅缺电、缺少基本医疗用品和生活用品,大量流离失所的人只能在户外生活,他们只能住在帐篷里等。如今的环境很容易引发水源性疾病,天气也非常炎热。对民众来说,整体条件极为艰难。

救灾存在巨大挑战

澎湃新闻:你们在救灾中遇到的最主要的救援难点是什么?现在灾区最缺的是什么?

纳德尔: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快速补充库存。我们正在努力尽快部署缅甸红十字会的团队和流动诊所到灾区前线。但是我们面临着一个挑战:曼德勒机场目前无法使用。因此,从仰光或东枝走公路前往曼德勒所需的时间相当长,我们需要支持来应对这场危机。

所以,我们呼吁所有有能力提供物资支持的国家伸出援手。比如,我们看到中国迅速做出响应,派遣了搜救队,还提供了医疗救援物资。这种行动非常宝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更广泛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网络正在行动,中国的支持将极大地帮助我们满足灾民的迫切需求。

澎湃新闻:世界卫生组织称,上周五地震发生后,该地区有3所医院被毁,22所医院部分受损。医疗设施现在情况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参与救灾、医治伤员?

纳德尔:眼下,有超过160家医院和医疗设施受到了地震的影响。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看到有医疗需求的人们,他们不得不前往遥远的城镇,花费数天时间去寻找能提供医疗服务的地方。缅甸的医疗体系原本就面临着压力,因为这是一个存在活跃武装冲突的国家。现在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本应该提供救助的医疗设施也遭到了破坏。所以你指出的这一点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缅甸红十字会正在部署应急医疗队,包括流动诊所来提供帮助,以加强医疗应对。接下来所有工作重点都将放在医疗体系上。我们希望能最大限度聚焦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为后续提升救治能力争取更多时间。

澎湃新闻:你们预计伤亡人数会大幅上升吗?

纳德尔: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电信中断(特别是掸邦南部因莱地区),灾情信息传递极其缓慢。我们明天将向冲突频发、流离失所者众多的地区派遣评估小组。这些民众本就饱受2024年10月“摩羯”台风及洪灾影响,如今又遭遇地震,且当地完全失联。类似掸邦、勃固等地区的信息滞后问题,让我们不得不为可能激增的伤亡数字做好心理准备。

澎湃新闻:天气预报缅甸当地这几天的温度非常高,有些地方最高温度达40摄氏度。请问如此高温对于救灾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哪些挑战?你们目前有没有看到一些传染病暴发的迹象?

纳德尔:虽然目前尚未掌握明确数据,但我们对曼德勒地区和缅甸中部可能暴发的疫情深感忧虑。我们非常担心这些疾病可能会被引发,因此正全力开展预防性应对,通过向民众提供清洁饮用水来遏制水源性传染病,同时尽可能分发蚊帐等防护物资以预防蚊媒疾病。

当前的高温与潮湿天气,加上许多人不得不露宿在外,导致他们面临脱水的风险,并暴露在蚊媒疾病的威胁之下。而清洁饮用水的短缺,更使人们极易感染急性水样腹泻、霍乱等水源性传染病。

巨大的心理压力

澎湃新闻:在这样的巨灾之后,人们的心理创伤可能也会很大。听说救援队里专门有心理医生,他们现在主要做什么?

纳德尔:现在处于灾后的早期阶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还没有提供心理支持,但我们在团队内部已经看到了这场地震造成的创伤程度。即使离震中很远的仰光也有这种创伤。所以曼德勒的民众肯定受到了创伤,需要跟进处理。这将成为我们对受灾地区医疗系统长期支持的一部分。眼下,我们讲求的是短期应对措施和受灾人口的紧急需求。而在后期,更侧重于发展的应对,也就是重建受影响的医疗设施和医疗系统。

澎湃新闻:您和您的团队在过去三天的救灾中如何面对巨大的压力?有没有非常艰难的时刻?

纳德尔:上周五地震发生时正值午餐时间,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确认同事们的安危,当时团队成员分散在曼德勒各处用餐。我们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确认所有同事的下落。这次救援行动中,迄今最令我动容的记忆莫过于得知全体同事平安无恙的那一刻。紧接着,团队迸发出的行动力与迫切想要施援的干劲,让我倍感自豪。

这次地震的影响范围极广。我们不少同事的亲属流离失所、受伤住院,还有几位同事至今未能与家人取得联系。我认为,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团队成员,普遍都有一种动力、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想要去做出回应。因为正如我所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缅甸有着紧密的联系,与许多在实地进行救援的非常勇敢的组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尽管对我们的团队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刻,但我认为,我们愿意做出回应,并为所有受地震影响的人们、成千上万的人们带来改变,这已经超越了压力。

澎湃新闻:此前缅甸一直在发生内战。红十字会的救援行动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纳德尔:在冲突背景下,我们始终履行国际人道法的传播职责,与交战各方保持沟通渠道,确保团队行动协调与安全。这种特殊定位反而让我们能更有效地组织自然灾害响应工作。目前观察到冲突方出现一定程度的停火迹象以便人道救援,我们期待这种态势能持续,毕竟当前首要任务必须是全力救灾。

但我们必须正视缅甸局势的复杂性:这个国家有着漫长的民族冲突史,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群体数十年的紧张关系,加上2021年2月以来的政治动荡,已造成数百万流离失所者,社会脆弱性与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这些因素无疑会加剧灾害影响。

澎湃新闻:缅甸的灾后重建可能面临哪些长期挑战?红十字会是否有后续援助计划,例如搭建临时住房、提供心理支持等?

纳德尔: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武装冲突,最重要的永远是确保民众能获得基本服务和生活必需品。

因此,各方必须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在冲突局势中,重点应当始终放在冲突对民众造成的影响上,而非参与其中。这正是国际人道法的根本原则,鉴于缅甸当前持续的武装冲突状态,这些原则至今仍然适用。我们真诚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冲突各方及地区行为体,都能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人道理念,共同践行这些基本人道原则。

(实习生张杨、孙旺琪对报道亦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专访ICRC缅甸负责人:复杂因素加剧人道危机,中国迅速响应非常宝贵》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